学校新闻

首页 > 学校新闻 > 正文

改革创新谋发展 抢抓机遇创示范

时间:2013-06-20作者:来源:编审:浏览量:

——在国家改革发展示范学校建设启动仪式上的讲话

校 长 朱 琦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来宾、老师们、同学们:

今天,我们齐聚一堂,在这里隆重举行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项目建设启动仪式,安排部署国家示范校建设工作,这既是一次统一思想、鼓舞士气的动员大会,更是一次明确目标、奋力争先的誓师大会!

从2011年10月启动申报工作,到国家批准立项,再到建设方案和任务书正式批复,历经一年半的时间。从今天起,我们将进入新的阶段正式启动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校建设。下面,我代表学校领导班子讲三个方面的内容:

一、国家改革发展示范校建设的重大意义

进入新世纪以来,我国社会经济巨大发展,使我国逐步由世界制造大国向世界制造强国转变,随着产业升级的加速,各行各业都需要大批高素质的技能型人才。中央对职业教育特别是中等职业教育的发展扶持力度越来越大。《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创新行动计划》等重要文件中多次强调职业教育的重要意义,特别是《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创新行动计划》把示范校建设列在首位,全国支持1000所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建设,使其成为中等职业学校改革创新、提高质量和办出特色的示范,成为国家和区域产业建设、改善民生的重要支撑力量,在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中发挥引领、骨干和辐射作用。2010年6月,教育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财政部联合下发《关于实施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建设计划的意见(教职成[2010]9号)》,正式启动了全国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校建设项目。中央财政投入100亿元资金,利用3年时间,扶持全国1000所中职学校实施改革创新,丰富发展内涵。投入的资金之多,采取的力度之大都是前所未有的。

二、示范校申报与建设方案制定工作的回顾

我校建校35年来,学校经历了办技校、管理类中专、大专、再到中专的办学历程。进入21世纪,学校确定了“立足中专、办出特色、提高质量、保证就业”的办学方针,迅速进入了省级重点、国家级重点到国家级示范校建设学校的行列,学校的发展呈现出增速趋快、结构趋优、质量趋好、动力趋强的良好态势。我校领导班子审时度势,紧紧抓住当前职业教育的大好发展机遇,于2011年制定了我校“一个力争、两个确保、三项建设、四个扩展”的“十二五”规划。其中,一个力争就是力争申报国家示范校。

2011年10月,在省教育厅领导的鼓励下,学校领导班子决定申报示范校,10月10日成立了示范校申报工作组,确定建设数控、汽车、计算机和会计4个重点支持专业建设项目和1个校园文化特色建设项目,申报工作全面展开。2012年元月15日上报国家教育部申报数据和资料,1—6月份准备佐证材料,制定建设规划方案,7月向教育部上传佐证材料,并在省内进行规划方案的论证答辩,9月21日教育部正式批准我校为立项建设学校。之后,进行了历时10个月之久的建设方案和任务书的制定和三次修改,到2013年4月11日,经省教育厅和教育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财政部两级评审,正式批复了我校创建国家级示范学校的建设方案和建设任务书。

示范校申报成功和批复建设这一殊荣来之不易,它是省教育厅高度重视、大力支持的结果,是我们工管人三十多年薪火相传、不懈奋斗的结果,是学校班子抢抓机遇、加快发展的结果;更是在座的各位教职工辛勤工作,无私奉献的结果。尤其令人感动的是,一年多来,为了申报示范校,编写规划方案、建设方案和任务书等,许多教师、专业科科长主任、科室人员和学校领导一起牺牲寒暑假,加班加点、夜以继日、不辞辛劳地工作,全身心扑在示范校申报、方案制定和修改工作中。正是有了以他们为代表的无私奉献的工管人,才使示范校项目建设方案顺利通过省教育厅和国家的评审!在此向他们表示感谢!

三、示范校建设的总体任务

示范校建设的工作思路是:一个目标,两个建设,三项任务,四项改革和五个保障。

一个目标

经过两年的建设,把我校建成名符其实的国家改革发展示范校,真正成为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创新的示范、提高质量的示范、办出特色的示范,在中职教育改革发展中发挥引领、骨干和辐射作用。

两个建设

一是重点专业建设。根据社会需求,结合我校实际,重点建设数控技术应用、汽车运用与维修、计算机网络技术与会计四大专业群,以此辐射、带动其它专业建设。

二是校园文化特色项目建设。也就是在多年来扎实的校园文化建设的基础上,以学生职业道德教育为主线,以系统的校园文化活动和融和企业文化的校园环境为载体,创建具有工管职教特色的校园文化。

三项任务

一是创新教学内容。在教学内容上,力求做到四个对接:即人才培养对接用人需求,专业对接产业,课程对接岗位,教材对接技能,使教学内容综合化、模块化。

二是加强队伍建设。为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提高教师专业实践能力,学校以专业带头人、骨干教师培养为重点,以教师深入企业实践、校内外培训研修等为手段,培养5名专业带头人和14名骨干教师,完善兼职教师资源库,聘请45名行业企业专家、企业技术人员和能工巧匠担任兼职教师,打造一支专兼结合、师德高尚、专业实践能力突出的“双师型”教师队伍。

三是完善内部管理。按照示范校建设和管理星级学校的要求,进一步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并在此基础上,加大校园信息化建设力度,提高学校管理规范化、现代化和信息化水平,提高规划、执行、质量监督和服务能力,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调动教职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力,提升学校整体办学实力。

四项改革

一是改革培养模式。改革以学校和课堂为中心的传统人才培养模式,实行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实现课岗融合、教学做合一。两年内,我们要在规范和完善现有校内外实习基地的基础上,新建12个校外实习基地,通过“企业进校”和“学校进厂”等多种校企合作模式,探索工学交替的合作模式实现实习、实训、就业的对接,实现与企业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合作共赢的新模式。

二是改革教学模式。就是要改变一支粉笔、一本教材、一块黑板的传统教学方式。从优质核心课程开始大力推行仿真实训教学和模拟教学、项目教学、案例教学、技能打包教学等适合职业教育的教学方法。以“够用、实用”为原则,以学生“愿意听、听得懂、乐于练”为标准,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构建“学中做、做中学”,教学做合一的教学模式,大幅度提高教学效果。

三是改革办学模式。改变学校一元化办学模式,形成政府主导、企业参与、行业支持、校企合作的多元化办学体制。大力争取政府支持,积极搭建校企合作平台;努力发挥行业优势,促进教学与行业企业的有机结合。

四是改革评价模式。建立以贡献为导向的专业评价模式和以能力为核心的学生评价模式。专业评价要建立由学校、行业、企业多方共同参与的评价机构,对学校专业建设的人才培养质量和社会服务贡献能力进行评价;学生评价要弱化理论考试,突出技能考核,在企业专家的参与下,制定技能考核标准,促进学校课程考试与技能考核的衔接统一。

五个保障

为了实现建设目标,完成建设改革任务,我们要加强五个方面的保障。

一是强化组织保障。为确保示范校建设的顺利进行,学校成立以校长为组长、书记为副组长的示范校建设领导组,下设建设办公室,由常务副校长兼任办公室主任,成立分项目建设组、监督组、资金管理组等。各组分工明确,协同作战,以强有力的组织保障,确保各阶段工作任务的圆满完成,确保示范校建设的顺利进行。

二是强化制度保障。根据示范校建设需要,我们要建立健全学校各项管理规章制度,做好顶层设计,加强基础信息管理,建立规范的学籍、教学和资产、办公自动化等信息化平台,提高管理效率,不断提高学校管理的规范化、现代化和信息化水平。

三是强化师资保障。今明两年,我们要把教师队伍建设作为教育事业发展最重要的基础工作来抓,以改革教师培养、评聘和考核办法为核心,注重提高教师的德育工作能力、专业教学能力、实训指导能力等综合素质,强化双师队伍建设,使我校双师型教师比例达到85%以上,建设一批高水平的专兼职教师队伍,为示范校建设提供师资保障。

四是强化过程管理。为确保示范校建设任务的按期完成,我们将《建设方案》的总体目标具体化为分年度、月度工作任务。各项目组要严格执行《学校示范校建设项目实施管理办法》,按照分解项目建设任务,实行进度报告、公示制度和中期检查制度,建立科学的跟踪评价监控机制,实行责任追究制。

五是强化经费保障。这次示范校建设经费是1070万元,我们成立有项目资金监督组,要严格执行《山西省工业管理学校示范学校建设项目经费管理实施细则》,每一项资金都要按工作进度支付,并接受检查监督、考评和审计,切实加强对项目资金的使用和管理,确保专款专用。按时保质保量地完成示范校建设各项任务。

同志们,项目申报来之不易,项目建设任重道远。我们今天的启动仪式,就是要将欣喜转化为辛苦,将荣誉转化为责任。创建国家改革发展示范校是我校“十二五”规划确定的发展目标,是我们谋求学校生存、发展、壮大的关键举措。创建国家教育改革发展示范校的重要意义,不仅仅在于争取到国家的1070万元专项建设资金,更重要的是通过示范校项目建设的实施,提高师资队伍的教学实力,颠覆性改革教育教学模式,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增强我们的办学实力,切实提高我校的教学质量和办学水平,为学校持续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目前,项目已确定,资金已到位,任务已明确,时间已限定。形势逼人,战鼓催人,时不我待,只争朝夕!

同志们,今天的大会将标志着我校示范校建设的大幕已全面拉开。我校教育改革也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我校作为国家改革发展示范校,义不容辞地要成为全国教育改革发展的排头兵。让我们迅速行动起来,在省高校工委和教育厅的正确领导下,在友好合作企业的大力支持下,同心同德、精诚团结、立足岗位、大胆创新,全身心地投入到示范校建设的宏伟工程上来!我坚信,我们建设国家示范校的目标一定会实现,也一定能实现!

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