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山西省教育厅印发的《山西省教育厅关于做好2025年中等职业学校学历教育招生资质核查工作的通知》(晋教职成函〔2025〕4号)精神,结合我校实际,对照标准认真核查,现将自查情况汇报如下:
一、学校基本情况
山西省工业管理学校创建于1978年,从建校起,始终围绕山西转型发展、聚焦机械电子行业、主动对接服务山西战略性新兴产业,持续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协同育人”人才培养模式,为山西经济发展培养了大批技能型人才。学校是山西省委教育工委、山西省教育厅所属的全日制国家级重点中等职业学校、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山西省省级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山西省中等职业教育管理五星级学校、首批全国教育信息化试点建设学校。
学校位于山西省省会太原市,位于太原市并州路狄仁杰故里,东侧毗邻狄仁杰文化公园。学校独立产权占地面积15702.6平方米,独立产权建筑面积24417.78平方米,固定资产总值近8000万元。学校开设智能制造类和现代服务类两大专业群,装备制造、交通运输、电子与信息、财经商贸4大类,12个专业。在校教职工125人,在校生1936人。
经过多年的创新发展,学校形成了鲜明的行业办学特色。是山西省机电工业联合会、山西省汽车工业协会、山西省装备制造集团、山西汽车维修行业协会成员单位,是教育部确定的数控技术应用领域技能型紧缺人才培养培训基地、全国机械行业骨干职业院校、全国机械行业校企合作与人才培养优秀职业院校、机械行业先进装备制造职业教育集团成员单位、山西军民融合职业教育集团理事单位、山西省装备制造职业教育集团和山西省材料与信息职业教育集团骨干学校。学校连续获得“山西省文明单位”“山西省平安校园”等多项荣誉称号。
二、办学规模情况
学校招收初中起点三年制普通中专和“三二分段”五年制高职学生。截至2024年12月底,学校全日制在校生人数1936人,其中男生1595人,占比82.4%,女生341人,占比17.6%,三年制学生196人,占在校生人数10.1%,“三二分段”五年制学生1740人,占在校生人数89.9%,学校在校生规模基本保持稳定,生源面向山西省省内。
2024年,学校分别与山西职业技术学院、晋中职业技术学院、山西通用航空职业技术学院、山西铁道职业技术学院和山西财贸职业技术学院五所高职院校“三二分段”培养学生,共计17个专业。
学校严格执行上级有关联合办学文件精神,没有与任何非学历教育机构联合办学的违规行为发生。
三、办学条件达标情况
自开展职业学校办学条件达标工程以来,学校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职业教育的重要论述和全国、全省职教大会精神,推进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改革,根据《教育部等五部门关于印发〈职业学校办学条件达标工程实施方案〉的通知》和教育厅下发《职业学校办学条件达标工程实施方案的通知》要求,学校制定《山西省工业管理学校办学条件达标工作实施方案》,组建领导组,统筹协调,明确了时间表、路线图、任务分工,扎实开展相关工作,以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改革为引领,以专业建设为抓手,促进中等职业教育优质资源开放共享,改善办学条件,探索优势互补,合作育人、合作发展的人才培养新模式。
通过与山西蓝海国际汽配城有限公司校企合作,学校所有重点监测数据均已实现达标。
(一)校园建设
学校产权:山西省工业管理学校校园占地面积为15702.6平方米,校舍建筑面积为24417.78平方米。
非学校产权独立使用:山西蓝海国际汽配城有限公司占地面积约56000平方米,校舍建筑面积约20000平方米。
校园占地面积约71702.6平方米,生均用地面积约37.04平方米;校舍建筑面积约44417.78平方米,生均校舍建筑面积约22.94平方米。校园占地面积、生均占地面积、校舍建筑面积、生均校舍建筑面积均实现达标。
(二)教师配备
山西省工业管理学校现有专任教师数97人,现有师生比1:19.95。专任教师、师生比均实现达标。
(三)仪器设备
山西省工业管理学校仪器设备值2664.59万元,生均仪器设备16347.18元。仪器设备、生均仪器设备均实现达标。
(四)图书配备
山西省工业管理学校现有图书67685册,生均图书41.52册。生均图书实现达标。
四、专业设置管理情况
学校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大及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严格依照教育部《中等职业学校专业设置管理办法》,以教育部2021年发布的《中等职业学校专业目录》以及2024年度增补的专业为基本依据,充分考虑学校自身办学定位和办学条件,紧密结合区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需求设置和调整专业,确保专业设置的合理性和有效性。
学校主动对接智能制造装备产业、新能源汽车产业、通用航空产业、大数据等领域,紧跟《山西中部城市群高质量发展规划(2022—2035年)》提出的以先进制造业为支撑、现代服务业为主体的现代产业体系,积极响应教育部围绕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发展新质生产力、推进新型工业化等要求,不断加强专业内涵建设,形成了智能制造类和现代服务类两大专业群。
学校现有装备制造、交通运输、电子与信息、财经商贸4大类,共计12个专业。其中,机电技术应用专业为全国职业院校装备制造类示范专业点;工业机器人技术应用专业为山西省职业教育品牌专业;数控技术应用、汽车制造与检修、计算机应用3个专业为全国机械行业技能人才培养特色专业;数控技术应用、汽车运用与维修、计算机网络技术、会计事务4个专业是省级示范专业,且全部专业均为“3+2”中高职衔接专业;航空服务专业是省级高水平建设专业,机电技术应用专业实训基地为省级高水平实训基地。
五、招生工作情况
学校招生工作严格执行省教育厅和省招生考试管理中心的文件精神,全方位对学校招生资质进行自查,规范办学行为,严格执行审核审批程序,结合学校实际,合理制定招生实施方案,坚决杜绝不正当招生行为,确保正常招生秩序。
学校招生专业和招生计划全部经省教育厅主管部门审核备案、审批通过。学校未设立任何未经教育行政部门审批同意的异地分校、办学点,没有与非学历教育机构联合办学的行为。
招生宣传工作有序开展,招生简章内容实事求是,真实可信,无任何虚假宣传、虚假承诺,学校无任何欺骗招生、有偿招生和利用中介机构招生等行为。
招生录取工作,严格按照山西省招生考试管理中心对五年制高职、普通中专、技工院校录取及职业中专备案要求,坚持择优录取和公平、公正、公开、透明的原则,严肃招生纪律,规范招生秩序,严把资格审查审核,做到操作规范、信息公开,坚决杜绝一切招生过程中违法违规行为发生,确保学校招生工作有序开展。
学校建立收费标准公示制度,严格执行国家免学费政策和物价标准,没有以任何名义套取财政补助经费、边免边收、擅自提高或变相提高收费标准的行为。
学校不存在面向注册职业学校学籍学生实施普通高中教育的情况。
六、学籍管理情况
学校学籍管理组织机构健全,管理制度完善。严格按照《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学籍管理办法》规定,规范学校办学行为,落实在校生实际情况,学籍信息准确无误,做到“人籍合一”。根据上级部门文件要求,定期对学籍系统进行数据核查、维护,及时处理休学、退学、转学、复学等学生的学籍异动、修改申报,确保学籍管理工作规范有序。
学校实际在校生与“全国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管理信息系统”学籍注册人数保持一致,不存在“人籍分离”“双重学籍”等情况。
七、学生资助与经费保障情况
(一)学生资助
学校严格按照各级主管部门印发的资助文件规定,全面落实中等职业学校学生资助政策,把国家教育助学资金管好、用好,切实把助学工作做细、做实、做好,真正使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得到资助。一是建立专门机构,加强组织领导。学校成立了学生助学管理组织机构,制定了《山西省工业管理学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助学金实施办法》。二是加大宣传力度,政策深入人心。多渠道、多形式宣传国家资助政策,确保学生和家长能及时了解资助政策、助学金申请办理流程。三是严格资助标准,确保程序规范。严格按照文件规定开展资助工作,细化工作步骤,严明程序,严格审核,确保程序规范。四是坚持公开透明原则。以政策公开、金额公开、资助对象公开为主要内容,评审结果在全校范围内进行公示,接受全校师生的监督。学校助学金管理办公室建立了专门档案,学生申请表、受理结果、资金发放凭证和工作情况总结等分年度建档备查。
学校严格执行国家规定,国家助学金分账核算,专款专用。建立了专门账册,免费为每个受助学生办理中职卡,及时将助学金发放到学生手中,无任何中间环节,确保资金发放到位。学校从未出现弄虚作假、套取财政专项资金或挤占、挪用、滞留国家助学金情况,从未有以实物或服务等形式,抵顶或扣减国家助学金行为发生。
在校生全部获得免学费资助,免学费受助面100%。2024年春季享受国家助学金353人次,其中2022级152人次,2023级201人次,发放35.3万元;2024年秋季享受国家助学金378人次,其中2023级179人次,2024级199人次,发放37.8万元。所有资助项目全部落实,实现了对困难学生的资助全覆盖,无学生因贫辍学。
享受免学费政策的学生与“全国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管理信息系统”中的学生信息一致,不存在虚报冒领、套取资金等违纪违法行为。
(二)经费保障
学校是山西省教育厅直属中等职业学校,属于财政全额事业单位,学校收入主要为财政拨款收入。2024年财政拨款收入3348.72万元,生均拨款1.73万元。国家推行中职免学费收入之后,按照每生每年0.25万元标准作为免学费资金拨付学校,用于日常办学经费支付水费、电费、集中供热费、办公费及物业费等。
八、实习管理情况
学校严格贯彻落实《教育部等八部门关于印发〈职业学校学生实习管理规定〉的通知》(晋职成〔2021〕4号)及《山西省教育厅关于进一步加强职业学校学生实习安全管理工作的通知》(晋教职成〔2022〕3号)文件精神,结合学校实际,制定了《山西省工业管理学校学生岗位实习管理办法》(晋工管校办〔2022〕11号)文件,成立由教务科、招生就业办、专业科和各专业科负责人组成的实习管理领导小组,校长任组长,分管副校长任副组长。招生就业办公室负责联系学生实习单位,会同教务科、专业科共同实地考察实习单位和实习岗位,经过考察调研汇报,由专业科和班主任选择确定实习企业,并经校长办公会通过确定后安排实习。实习工作组织管理规范,保障学生合法权益,实习方案完善,实习制度健全,实习过程管理科学有序。
学校为所有实习学生办理相关保险,签订“三方协议”,建立安全责任制,学生实习安全有保障。各专业科负责落实指导教师配备及学生实习的具体实施、考核等工作,并将实习纳入学业评价,实习情况立卷归档。实习过程中不存在1个“严禁”、27个“不得”行为。
九、“七公开”情况
在学校门户网站或微信公众号公开发布有招生专业及人才培养方案、选用教材目录、校内实训场所及主要设备、校外实训基地及实习企业、收费项目及标准、招生咨询及监督电话、实习监督电话。学校做到了七项全部公开。
十、信息化建设情况
学校搭建了万兆主干网络,基本实现了千兆带宽到桌面,并通过光纤接入300M专线宽带。学校建立了集办公、教学、管理于一体的数字化校园平台,同时配备了专业教学平台和课程平台。所有教室和实训室均安装了先进的多媒体教学系统,全面满足了信息化教学的需求,实现了“班班通”和“人人通”。
为适应信息化教育改革的趋势,学校持续优化基础网络环境,确保信息化工作的顺利推进,学校更新了防火墙、智能应用网关等网络安全设备,强化了身份认证、流量管理、上网行为管理、负载均衡等功能模块,实时监控网络资源使用情况,防止非法信息传播,提升网络安全性,避免信息泄露,保障教学和管理工作的安全运行;引入网络舆情系统,加强对网络内容的监控和管理。通过针对不同时段和事件的关键词搜索与分析,有效预防突发舆情危机。此外,学校组织全体科室工作人员参加教育系统网络安全培训,提升网络安全意识和应急处置能力,牢牢掌握网络意识形态工作的主导权;校园数字化平台进行全面升级,新增手机端功能,实现电脑端与手机端的无缝互通,确保平台的正常运行和动态管理。同时,搭建云端服务框架,提升平台的安全等级,进一步优化行政、教学、后勤管理的信息化水平;为突出中职学校的办学特色,解决了原有网站栏目实用性不足、检索复杂、版面陈旧等问题,学校对官方网站进行了改版,提升了用户体验和访问效率;不断完善专业教学平台和课程平台,补充了新课程的课程标准、教学课件、电子教材、微课等信息化教学资源,促进教师与学生、教师与教师、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全面互动,充分满足信息化教学需求,提升教育教学质量。通过以上措施,学校实现了教育教学管理的信息化、规范化、程序化和科学化,显著提升了教育教学质量,为学校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十一、自查结果
对照《山西省中等职业学校学历教育招生资质核查指标体系》,经学校认真自查,学校在办学条件、专业设置、招生情况、学籍管理、学生资助及经费保障、实习管理、七公开等7项一级指标评级结果全部为A,全部达标,符合中等职业学校办学条件。